“医生,医生,你快帮我看看,我最近手总抖,大家都说我得了帕金森,我才31岁啊!”
帕金森病的患者早期确实多出现手抖的症状,那这位小伙子真的这么年轻就得了帕金森病吗?帕金森病的早期到底都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帕金森病的患者中确实以震颤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比较多,但是这种震颤为静止性的震颤,也就是说患者处于静止的状态时震颤的明显,而运动时减轻或停止,同时在紧张或激动时震颤加重,而睡觉时消失,而且帕金森病的震颤症状多由一侧上肢发生,逐渐才会波及到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
帕金森病患者早期的运动症状除了静止性震颤外,还有运动缓慢及减少的表现,比如走路拖沓、系扣子、系鞋带等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减少,如面具脸等表现。
除此之外,部分帕金森病患者早期即出现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所以不是震颤就是帕金森病哦!
在和这位小伙子沟通中,我发现他的手抖是双侧,而且除了手抖他没有其他症状,同时据他说震颤的症状在饮酒后有减轻的倾向,所以我考虑他并不是帕金森病,而是特发性震颤。
虽然帕金森病还不能治愈,但是提倡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有可能达到延缓病情进展的效果,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一旦出现了震颤、动作缓慢或少动的患者,一定及时就诊,帕金森病属于神经系统变性病,所以应就诊科室神经内科,其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所以也可以就诊于老年病科。
对于怀疑帕金森病的患者,可以通过分子影像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或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等进行诊断,同时嗅觉测试可以发现早期患者的嗅觉减退,而经颅超声可能发现绝大多数帕金森患者的黑质回声异常增强,有时也通过心脏间碘苄胍(MIBG)照相术来显示心脏交感神经元的功能,部分早期帕金森患者的总MIBG摄取量是减少的。当然在临床上,有些患者的症状非常典型,根据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老人行走困难帕金森病只是颤抖吗?不是不是,还有动作缓慢!只有这些吗?你知不知道,帕金森还可能导致睡眠障碍、便秘、尿频......帕金森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有关,但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神经元变性死亡的根本原因并未完全明确,考虑其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神经系统老化及其他如炎症、免疫等多种因素都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的降低与胆碱能的相对亢进则导致以帕金森患者出现了震颤、动作迟缓等症状。帕金森病的症状主要可以分为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两类,而运动症状的发生主要与多巴胺及乙酰胆碱递质的失衡与皮质-基底核-丘脑-皮质环路活动紊乱有关,而非运动症状则多与中脑-边缘系统及中脑-皮质系统的多巴胺的水平显著降低有关。1、运动症状:多起于一侧上肢,逐渐累及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及姿势平衡障碍。(1)静止性震颤:常为首发,多数从一侧上肢远端开始,静止时明显,典型表现为拇指和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丸样”动作。(2)肌强直:患者肢体肌张力高,被动运动时阻力增高,类似弯曲的软管,称“铅管样强直”,有时可出现断断续续的停顿样的震颤,称“齿轮样强直”,随着病情进展,将导致患者出现屈曲体位及姿势,甚至生活不能自理。(3)动作迟缓:患者随意动作减少,动作笨拙、缓慢。早期为手部精细动作受影响,随着病情进展将导致全面性的动作迟缓和减少。查体可发现“面具脸”、“小字征”、“对指、轮替”动作减慢等情况。(4)姿势平衡障碍:早期表现为行走时上肢摆动缓慢、幅度减小,下肢拖拽,中后期患者可出现起立困难、向后跌倒等情况,常可发现“冻结现象”、“慌张步态”、“前冲步态”等。2、非运动症状(1)感觉障碍:早期即可出现嗅觉减退或睡眠障碍,中晚期可出现肢体麻木、疼痛,部分患者合并有不安腿综合征。(2)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可出现便秘、尿频、尿急等排便排尿障碍,也可出现多汗、体位性低血压、溢脂性皮炎、流涎及性功能障碍等表现。(3)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患者可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而疾病晚期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痴呆以及幻觉。由此可见,帕金森的症状多种多样,随着病情的进展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中药近年来作为我们的祖国医学,中医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有时作为主要治疗手段,那么在帕金森病的治疗过程中,中医方面有什么治疗手段吗?帕金森的治疗虽然一般以西医治疗为主,但是中医治疗也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中医对于帕金森的治疗主要通过中药、针灸、理疗和推拿等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改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都有不容忽视的作用。1、中成药及中药汤剂:中医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主要对于帕金森引起的非运动并发症按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通常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如失眠、多汗、便秘、焦虑、抑郁、疼痛、麻木、尿频、尿急等都可以通过中药进行针对性的改善,而对于中晚期患者如果出现饮食欠佳,体质虚弱等情况,也可以通过中药进行调理。常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中药如天麻注射液可用于缓解患者肌张力高、动作慢,补中益气汤可帮助改善患者疲乏无力及失眠等症状,五味子有时用于改善神经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帕金森的中药治疗只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患者及家属需要注意在正规的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律的治疗。2、理疗、针灸及推拿:对于帕金森的运动症状,虽然中医也可以通过一些中成药如天麻、葛根的进行治疗,但效果往往有限,但是中医理疗、针灸以及推拿对于运动症状的改善往往有不错的效果,对于早期患者针灸、推拿等方法可以缓解肌肉僵硬、活动缓慢等症状,而对于晚期患者推拿及理疗也可以帮助患者预防肌肉萎缩等情。针灸3、其他中医相关治疗:除了上面说的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外,还有穴位贴敷、中药药浴等治疗方法,同时还有中医相关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都是比较适合帕金森患者的活动方式。但患者及家属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帕金森的治疗还是要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只是通过中医治疗往往不会有特别好的效果,但是联合中医治疗又会有比较不错的协同作用。同时如果选择联合中医治疗,一定是在正规的中医医院或门诊的中医医生的帮助下来进行治疗,切勿盲目用药。
手术治疗帕金森病还可以做手术?当然是那哪种情况可以手术?手术方法有哪些啊?手术都能帮助患者改善什么呢?手术后需要注意什么呀?别急,来看看这篇文章!帕金森的治疗虽然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随着病程的延长药物的治疗效果会明显减退,同时如果伴有异动症的患者则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有神经核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1、手术适应症:药物治疗明显减退,及伴有异动症的患者。异动症又称为运动障碍,常表现为不自主的舞蹈样、肌张力障碍样动作,可累及头面部、四肢及躯干。2、手术禁忌症:继发性的帕金森叠综合征患者。3、手术靶点:苍白球外侧部、丘脑腹中间核和丘脑底核。4、两种手术方法比较: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是向大脑深部核团植入电极,传送高频电刺激来控制帕金森症状,而相较于神经核毁损术的创伤更小、更安全、可调控性也更高,而且DBS可行双侧治疗,而神经核毁损术只针对单侧患者,且只能做一次手术,所以在临床上DBS是优先选择,由于DBS费用相对更高,所以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条件来综合考虑。5、注意事项:(1)手术治疗只是改善症状,而不能根治疾病,术后仍需口服药物治疗,但可减少药物用量;(2)手术方法主要针对于震颤和肌强直的患者,对于步态异常等症状无明显效果,所以患者及家属不要盲目选择手术治疗;(3)手术后仍有复发几率,所以在医生建议下,综合考虑,谨慎选择;(4)术后患者及家属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语言等功能;(5)术后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及感染,也要积极配合康复训练等治疗。(6)术后遵医嘱规律复查及服药。(7)不同术式术后恢复不尽相同,对于神经核毁损术来说,因为手术创伤较大,所以术后患者需注意伤口的清洁、干燥,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感染、渗出等情况,必要时应用抗炎药物;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一般术后2周可正常活动,但需要注意避免在高压线圈、高压变压器周围活动,同时需注意避免反复触摸刺激系统部件,以免损坏。
帕金森老人静止性震颤手抖的厉害拿不住碗?穿衣、走路越来越慢?这些都只是因为年龄大了的缘故吗?那隔壁的王阿姨(化名)比您年龄还大怎么没有这些症状呢?要警惕您可能被帕金森给盯上了这帕金森到底是什么病啊?这篇文章带您了解一下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常见的症状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或平衡障碍等,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嗅觉减退、睡眠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尿频、尿急等非运动症状。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700/100000,男性稍多于女性,发病了随年龄增长而随之增加。可能出现帕金森症状的疾病,除了原发性的帕金森病外,还有如感染、中毒、某些药物、血管性疾病等原因导致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遗传变性性帕金森综合征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路易小体病、亨廷顿病等,以及多系统变性导致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如进行性核上性麻痹、阿尔茨海默病等。所以对于出现帕金森典型症状的患者来说,也需要注意鉴别其导致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发疾病,其实不同病因其症状也各自有其自身特点,同时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1、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其往往可以有明确的病因可寻,如感染、药物、中毒、脑动脉硬化等,而老年人多需要与基底节区多发脑梗死导致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相鉴别,这类疾病的老人多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卒中的病史,同时步态异常较常见,而震颤少见,查体常可发现病理征,治疗上也需针对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治疗。对于继发性帕金森首先还是要治疗原发的疾病,如避免继续使用相关药物,对于脑动脉硬化可以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等药物进行预防再发的梗塞,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介手段来改善血管条件。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规律用药控制好血压、血糖。2、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伴发帕金森综合征:这些神经系统疾病所伴发的帕金森综合征常以强直和少动为主,震颤少见,而多双侧同时起病,除此之外它们还有其各自的特点,不自主运动、垂直性眼球凝视障碍(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早发的痴呆、视幻觉(路易体痴呆)等,同时对于左旋多巴的治疗是不敏感的。针对这些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需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和诊断标准来进行诊断及治疗,如进行性核上性麻痹,需要满足其5项标准中的两项才能诊断,但治疗并无特效疗法,一般可使用左旋多巴或安坦改善症状;而路易体痴呆则主要是通过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等进行对症治疗。3、其他疾病:帕金森病的早期多以震颤为首发症状,所以还需要注意排除原发性震颤,抑郁症等可能,一般情况下原发性震颤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震颤常是其唯一表现,饮酒或服用普萘洛尔后震颤可显著减轻。对于抑郁症相关的震颤表现,需要在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下进行诊断,必要时可以口服相关药物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所以,当出现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强直少动等帕金森症状的典型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尽快明确诊断,正规治疗。
护理老人起居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多系统并发症,那么这些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的有哪些?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帕金森病不仅导致患者出现运动并发症,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感觉障碍、精神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多系统并发症,在这些并发症中,发生率比较高的是运动并发症(症状波动、异动症、冻结步态等)、泌尿系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障碍及睡眠、感觉、精神障碍等。运动并发症:(1)症状波动:症状波动主要有两种情况,即疗效减退(剂末现象)和开-关现象,疗效减退指每次用药的有效时间缩短,此时可以增加用药次数或剂量,也可改用缓释剂型或加用其他药物。开-关现象主要表现是症状存在突然缓解和加重的情况,此时可改用长效剂型,如在医院可使用微量泵持续用药。(2)异动症: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舞蹈样或肌张力障碍样动作,其发作包括剂峰异动症、双向异动症和肌张力障碍,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治疗。(3)冻结步态:帕金森的患者有些会出现开步及转身困难,此时很容易出现摔跤甚至骨折,对于这一运动并发症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试用MAO-B抑制剂等,但只要还是靠日常的注意,走路时注意调整重心,可以采用踏步走、大步走或想象跨越物体的跨步走,同时对于比较严重的患者,需应用拐杖等助行器或轮椅等,主要是做好防护,预防摔倒。2、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病对于自主神经的影响可能导致多系统的功能障碍(1)消化系统:患者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腹胀、恶心及便秘等症状,此时饮食上需注意多饮水、多进食高纤维食物对于缓解便秘比较有效,除此之外必要时可适当口服助消化、增强胃动力及通便的药物。(2)尿频、尿急:帕金森患者早期就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如果只是伴有尿频、尿急的症状患者可以在晚餐后限制饮水量,以避免频繁起夜影响睡眠,对于同时伴有前列腺问题的男性患者,可适当使用索利那新等药物。(3)体位性低血压:对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帕金森患者,可以在饮食中适当增加盐和水的摄入,睡觉时抬高头位,同时需注意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避免摔倒。3、感觉障碍:早期帕金森患者就可能出现嗅觉减退,对此并没有特殊的处理方法。除此之外比较常见的感觉障碍肢体的麻木、疼痛及不安腿综合征,此时需要医生的帮助,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多数可得到改善。4、感染:感染多出现在帕金森中晚期的患者,也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一大主要并发症。(1)帕金森患者晚期多存在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的情况,很容也发生异物进入呼吸道而导致肺感染,而且晚期患者多处于卧床状态,此时更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所以对于晚期患者的护理,需注意饮食均衡、营养丰富,这样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抵抗力,除此之外按时翻身、拍背非常重要,这样不仅有效预防肺感染,同时还可以预防另外一大卧床的并发症-褥疮。(2)褥疮:褥疮对于卧床患者是常见的但又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除了上面提到的定时翻身,家属还要注意患者身体压着的地方有没有发红、皮肤变薄的情况,及时按摩、涂药,以免加重发生破溃,一旦出现破溃将比较难愈合,此时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3)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尿道炎等都是帕金森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出现这些情况,患者需注意多饮水、勤排尿,同时注意私密处的清洁和卫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5、精神障碍:帕金森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多种多样,如抑郁、焦虑、梦境、欣快、躁狂甚至思维错乱、意识模糊等,除此之外患者还会出现认知障碍和痴呆,对于精神系统的并发症,需要家属给予耐心的陪伴及心理疏导,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对于严重的幻觉、精神错乱、意识模糊等可加用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等,对于认知障碍和痴呆可加用抗胆碱药物如多奈哌齐、加兰他敏等。帕金森可怕,它的并发症同样不容小觑,患者及家属在平时的生活中需要注意防范,一旦出现也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以免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