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针作为局部注射治疗,一般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局部感染、激素相关副作用、神经损伤以及肌腱损伤等不良反应。其副作用主要与药物成分及操作方式有关,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1、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对封闭针中的麻醉药物或激素成分过敏,可能出现皮疹、皮肤瘙痒、局部肿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诱发过敏性休克,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需立即停药并抢救。
2、局部感染
若注射部位消毒不彻底或操作不当,可能引发感染。症状包括注射区域红肿、发热、疼痛,甚至形成脓肿。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感染风险更高。
3、激素相关副作用
激素类药物长期或频繁注射可能引起皮肤萎缩、色素脱失、毛细血管扩张等局部反应。全身性副作用包括血糖升高、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等,但单次小剂量注射发生率较低。
4、神经损伤
注射时若误伤周围神经,可能导致局部麻木、刺痛或肌肉无力。例如坐骨神经封闭操作不当可能引发下肢短暂性运动障碍,通常需数周恢复。
5、肌腱损伤
激素类药物可能抑制肌腱细胞代谢,反复在肌腱周围注射可能增加肌腱脆性,导致跟腱、肩袖等部位自发性断裂,发生率约为1%-3%。
接受封闭治疗后需保持注射部位清洁,24小时内避免沾水。若出现持续疼痛加重、发热或肢体活动障碍,应及时就诊。治疗前需告知医生过敏史及基础疾病,严格掌握注射间隔和次数,避免自行增加治疗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