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引起的疼痛通常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息肉性质,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方案。
1、调整饮食
若息肉较小且未引起明显症状,日常需保持清淡饮食,减少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摄入。可适当选择粥类、煮软的蔬菜等低纤维食物,避免粗纤维食物摩擦肠道黏膜。同时需戒酒,防止酒精刺激加重黏膜充血。
2、药物治疗
出现痉挛性疼痛时,可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片、消旋山莨菪碱片等解痉药物缓解肠道平滑肌痉挛。若合并炎症反应,可能需要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奥沙拉秦钠胶囊等氨基水杨酸制剂控制局部炎症,但药物无法消除息肉本身。
3、内镜治疗
对于直径小于2cm的良性息肉,通常采用肠镜下高频电切术、黏膜切除术(EMR)或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医生会通过内镜器械直接切除病灶,术后需禁食24小时并逐步恢复流质饮食,该方法创伤较小且恢复较快。
4、手术治疗
若息肉直径超过2cm、基底较宽或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能需行腹腔镜下肠段切除术。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定期复查肠镜监测复发情况。
患者若出现持续腹痛、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所有治疗方案均需经肠镜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实施,切勿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以免延误治疗时机。术后患者应每年复查肠镜,保持良好的作息及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