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电解质紊乱如何诊断?

电解质紊乱的诊断通常包括病史评估、实验室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等,需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及时明确诊断有助于后续针对性治疗。

1、病史评估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呕吐、腹泻、多尿、乏力等症状,以及近期饮食情况、用药史或慢性疾病史。例如长期使用利尿剂可能引发低钾血症,肾功能不全患者易出现高磷血症。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初步判断电解质失衡的可能原因。

2、实验室检查

血液生化检测是诊断核心,包括血清钾、钠、钙、镁、磷等电解质浓度测定。正常血钾范围为3.5-5.5mmol/L,血钠135-145mmol/L,异常值可提示紊乱类型。同时会检测动脉血气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状态,因电解质紊乱常伴随酸碱失衡。尿液电解质检测可辅助鉴别肾性因素导致的异常。

3、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对判断高钾血症具有重要价值,可能出现T波高尖、PR间期延长等特征性改变。对于疑似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紊乱,可能需进行肾上腺CT、甲状腺功能检测等。怀疑骨骼代谢异常时,骨密度检测和甲状旁腺激素测定可提供诊断依据。

若出现明显口渴、心律失常、意识改变等电解质紊乱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评估失衡程度,制定补液方案或药物干预措施,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或饮食结构。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