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峰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呼吸内科

结核病是否会导致食欲不振

结核病通常会导致食欲不振,这是该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可能累及肺部或其他器官,导致全身性消耗和代谢异常,进而影响消化功能。

结核病导致食欲不振的原因包括疾病本身的影响和药物副作用。结核杆菌感染会引起机体代谢率升高,能量消耗增加,导致患者出现消瘦、乏力等消耗性症状。同时,结核病引发的慢性炎症反应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长期低热,这些因素都可能抑制食欲中枢的活动。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腹胀、恶心等胃肠道症状,进一步影响进食欲望。

抗结核药物也可能导致食欲减退。异烟肼、利福平等一线抗结核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刺激,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对于合并肠结核的患者,肠道吸收功能受损会直接影响营养摄取,加重食欲不振的情况。此外,结核病伴随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变化也可能间接导致进食障碍。

建议结核病患者保持少食多餐的进食方式,选择高蛋白、高热量的易消化食物。若出现明显食欲减退或体重持续下降,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必要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治疗期间需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