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文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急诊科

误服干燥剂应采取哪些措施

误服干燥剂后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通常包括立即催吐、服用牛奶或蛋清、及时就医等。若误服量较少且无明显不适,可先自行处理;但若出现异常症状或误服量较大,应尽快前往医院。

1、立即催吐

若误服时间在15分钟内且意识清醒,可用手指按压舌根或咽喉壁刺激催吐,以减少胃肠道对干燥剂的吸收。但需注意,若误服的是强酸、强碱性成分的干燥剂,禁止催吐以免加重黏膜损伤。

2、服用牛奶或蛋清

误服后可立即饮用200-300ml纯牛奶或蛋清液,其中的蛋白质可与部分干燥剂成分结合,形成保护膜覆盖在胃肠道黏膜表面。此方法适用于误服硅胶、氧化钙等常见类型干燥剂,但强酸强碱类需谨慎使用。

3、及时就医处理

若出现口腔灼痛、呕吐带血、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医生可能通过洗胃清除残留物,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混悬液,并给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不要自行用药

避免盲目使用中和剂,如误服生石灰后用水冲洗可能引发剧烈放热反应。禁止自行服用泻药、抗生素等药物,以免干扰医生判断或加重肠道损伤。

5、携带包装就诊

保留干燥剂包装袋或拍摄成分表照片供医生参考,不同成分处理方式差异较大。如误服含氯化钴的干燥剂需检测重金属中毒,而硅胶类通常可通过代谢排出。

处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呼吸困难、抽搐等严重反应,这类情况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所有误服干燥剂者均应到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即使初步处理后症状缓解,仍需排除迟发性损伤风险。日常应将干燥剂放置在儿童无法接触的位置,开封后及时丢弃。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