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著云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

憋尿会增加尿路结石风险吗

憋尿可能会增加尿路结石形成的风险,但具体需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判断。尿路结石的形成与尿液成分、代谢异常及尿路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而长期憋尿可能通过以下机制间接影响结石风险。

1、尿液滞留浓缩

憋尿时尿液长时间滞留于膀胱或肾盂,水分逐渐被重吸收,导致尿液浓缩。此时尿液中钙、草酸、尿酸等矿物质浓度升高,更容易析出结晶并沉积形成结石。尤其对于本身存在代谢异常的人群,憋尿会进一步加剧结石形成的物质基础。

2、尿路感染风险

长期憋尿可能削弱膀胱的收缩功能,导致尿液无法完全排空。残留尿液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反复尿路感染会改变尿液的酸碱平衡,促进磷酸铵镁等感染性结石的形成。这类结石在碱性尿液中更易生长。

3、协同因素叠加

若同时存在饮水不足、高盐高蛋白饮食、缺乏运动等习惯,憋尿会与这些危险因素产生协同作用。例如脱水状态下的憋尿会使尿液饱和度急剧上升,而高钠饮食会促进尿钙排泄,进一步增加结晶析出概率。

建议日常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避免长时间憋尿,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3000ml以稀释尿液。对于有结石病史或家族史者,应定期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若出现腰痛、血尿或排尿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评估,通过尿液分析、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并制定个体化防治方案。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