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消化科

白芍赤芍治疗作用有何差异

白芍和赤芍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存在一定差异,通常体现在功效作用、适用证型、归经特点等方面。白芍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等作用;赤芍则以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泻肝火为主,两者需根据具体病症选择使用。

1、功效作用不同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主要通过柔肝敛阴发挥养血调经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等症。其含有的芍药苷成分具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故能改善胸胁疼痛、四肢挛急等症状。赤芍味苦,性微寒,专入肝经,侧重清热凉血与活血散瘀,所含的丹皮酚等成分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适用于温热病入血分引发的斑疹、吐血衄血等症。

2、适用症状不同

白芍多用于阴血亏虚引起的面色萎黄、眩晕耳鸣,以及肝郁气滞导致的乳房胀痛、痛经等病症。赤芍则主治血热妄行引起的皮肤紫斑、疮疡肿痛,以及跌打损伤引发的局部瘀血肿胀,对急性结膜炎等目赤肿痛症状也有疗效。

3、归经特点不同

白芍主入肝脾二经,长于调节肝脾功能失调引发的病症,如肝旺乘脾导致的腹痛泄泻。赤芍专入肝经,侧重清泻肝经实火,常用于肝火上炎引起的头痛目赤、急躁易怒等症候。

4、化学成分差异

白芍主要含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成分,具有镇静、抗炎等作用。赤芍富含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及鞣质,其活血成分含量更高,能显著改善微循环障碍。

5、使用注意不同

白芍因其收敛特性,外感风寒、湿盛中满者需慎用,且不宜与藜芦同用。赤芍活血力强,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用,血虚无瘀者忌用,避免与藜芦配伍。

使用白芍或赤芍前需经中医师辨证,根据体质和证型选择。两者虽为同科植物,但因加工方式不同导致药性差异,临床不可互相替代。用药期间需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并就诊。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