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含有银杏毒素、氰苷等有毒成分,若处理不当或过量食用可能引发中毒、过敏、消化不良等风险。食用时需注意控制摄入量,并采用正确方式加工处理以减少毒性。
1、中毒反应
白果中的银杏毒素和氰苷物质会抑制细胞呼吸功能,导致恶心、呕吐、腹痛、抽搐等症状。生食或一次性摄入超过10-15颗可能引起急性中毒,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损害。儿童因代谢能力较弱,误食5颗以上即可能危及生命。
2、过敏反应
白果蛋白作为过敏原可引发免疫系统异常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喉头水肿等症状。过敏体质者接触果皮汁液或食用后,可能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严重时会导致过敏性休克。
3、消化不良
白果含有的氢氰酸和生物碱会刺激消化道黏膜,过量食用易引发腹胀、腹泻等胃肠不适症状。其高淀粉和脂肪含量也容易加重消化负担,老年人和胃肠功能较弱者更易出现此类反应。
食用白果前需充分煮沸并去芯去胚,每日建议食用量不超过5-8颗。孕妇、婴幼儿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应避免食用。若出现口唇麻木、心悸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就医处理,必要时需进行洗胃和解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