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中毒反应,常见后果包括胃肠道不适、神经系统症状、过敏反应以及肝肾损伤等。白果含有银杏酸、氰苷等毒性成分,大量摄入容易超出人体代谢能力。
1、胃肠道不适
白果中的毒性成分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部分人可能在食用后1-2小时内出现腹部绞痛,严重者可能出现黏液便或血便。此时需立即停止进食并补充水分。
2、神经系统症状
过量白果中的4-O-甲基吡哆醇会干扰神经递质合成,引发头晕、烦躁、肌肉抽搐等症状。儿童可能出现惊厥或意识障碍,成人可见四肢震颤,严重时可发展为呼吸困难。
3、过敏反应
白果蛋白可能诱发机体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或口唇肿胀。个别敏感人群接触白果外种皮时,可能出现接触性皮炎伴局部红斑、水疱。
4、肝肾损伤
长期过量摄入会增加肝肾代谢负担,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或尿量异常。动物实验显示持续摄入白果毒素可引发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临床可见黄疸、少尿等表现。
建议日常食用白果需彻底煮熟且每日不超过10粒,儿童及孕妇应避免食用。若出现口唇麻木、持续呕吐等中毒症状,应立即携带剩余白果就医。医疗机构通常采取洗胃、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重症患者可能需要血液净化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