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前可能出现的心率异常主要包括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心动过缓、心脏停搏以及窦性停搏等情况。这些异常通常与心脏电活动紊乱或器质性病变相关,需及时识别干预。
1、心室颤动
这是猝死前最常见的心率异常,表现为心室肌快速无序颤动,频率可达200-500次/分。心电图显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颤动波。此时心脏无法有效泵血,患者会在数秒内失去意识,若不及时除颤,4-6分钟即可导致不可逆脑损伤。
2、心室扑动
表现为规律的大幅波动,心室率多在150-250次/分。心电图呈连续的宽大正弦波,虽比室颤稍规则,但同样无法维持有效心输出量,常快速恶化为室颤。这种情况常见于严重心肌缺血或电解质紊乱患者。
3、心动过缓
当心率低于40次/分钟时,可能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脏长时间泵血不足会导致脑部供血中断,特别是伴随长间歇(>3秒)时,患者可能出现黑曚、晕厥等阿斯综合征表现。
4、心脏停搏
心脏电活动完全停止,心电图呈等电位线。这种情况可能突然发生,常见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终末期,或作为其他心律失常的终末表现。从停搏到生物学死亡通常不超过10分钟。
5、窦性停搏
窦房结暂时或永久停止发放冲动,出现超过2秒的长间歇。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晕厥发作,尤其在停搏时间超过3秒时,可能触发继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增加猝死风险。
当出现突发心悸、晕厥、胸痛伴心率异常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具有冠心病、心肌病、心衰病史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早期识别和心肺复苏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