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流产通常指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这类流产多发生在妊娠12周以前,少数可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常伴有腹痛、阴道出血等典型症状。
习惯性流产的发生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内分泌紊乱、子宫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60%,多由精卵结合时染色体分离错误导致。母体内分泌疾病如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会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导致胚胎着床失败。子宫形态异常包括纵隔子宫、宫腔粘连等解剖问题,可能限制胚胎发育空间。此外,免疫功能异常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也会增加流产风险。
若出现反复流产情况,建议及时到生殖医学科就诊。医生会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宫腔镜、激素水平检测等方式明确病因。对于黄体功能不足者可补充黄体酮,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子宫畸形患者可能需要手术矫正。备孕期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接触有毒物质,适度补充叶酸等营养素,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