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多壮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凝血酶原活动度是什么

凝血酶原活动度是反映血液凝固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用于评估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状态。该指标通过检测血浆中凝血酶原的活性,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相关疾病。

凝血酶原活动度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正常参考范围约为70%至120%。其数值降低可能提示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常见于肝功能异常、维生素K缺乏或服用抗凝药物等情况。该指标常与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联合检测,三者共同构成凝血功能评估体系。在肝硬化、胆汁淤积等肝脏疾病中,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会出现特征性降低。临床进行手术前评估、抗凝治疗监测时,该指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若检查发现凝血酶原活动度异常,建议及时到血液科或肝胆专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数值变化,结合其他凝血指标、肝功能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日常应注意避免擅自调整抗凝药物剂量,保持均衡饮食,特别是维生素K含量稳定的食物摄入。需定期复查凝血功能,确保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相关治疗和健康管理。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