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症是中医对以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的统称,与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与体内津液代谢失衡有关,患者常伴随血糖异常升高。
消渴症的核心表现为“三多一少”,即饮水量多、进食量多、排尿量多,但体重却逐渐下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干燥、乏力、视力模糊等伴随症状。中医认为这类症状与肺燥、胃热、肾虚等病理状态相关,现代医学则将其归因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
在治疗方面,中医多采用滋阴清热的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玉泉丸等。现代医学则根据病情选择口服降糖药,例如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等,或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患者日常需严格控制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荞麦等粗粮。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若出现伤口不易愈合、视力急剧下降等情况,应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等检查明确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