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的症状较多,常见的五大症状包括贫血、出血倾向、反复感染、淋巴结肿大以及骨痛等。具体表现因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存在差异,建议尽早就诊检查。
1、贫血
血液病患者常因红细胞生成减少或破坏增多导致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活动后心悸等症状。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均可引发此类表现。
2、出血倾向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会导致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严重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或颅内出血。常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疾病。
3、反复感染
白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会削弱免疫力,患者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反复发热等症状。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等疾病常伴此特征。
4、淋巴结肿大
淋巴细胞增殖异常可引起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质地较硬且活动度差。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多有此类体征。
5、骨痛
骨髓异常增生或浸润可引发胸骨、四肢骨骼疼痛,夜间加重并伴有触痛。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患者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或骨破坏相关疼痛。
出现上述症状时需及时到血液科就诊,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淋巴结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保持营养均衡,严格遵医嘱进行化疗、输血或靶向治疗等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