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儿科

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怎么回事

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与免疫因素、感染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治疗。

1、免疫因素

儿童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引发紫癜。例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常见类型,与自身抗体攻击血小板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继发血小板减少。此时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药物改善症状。

2、感染因素

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或诱发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减少。部分儿童在风疹、水痘等病毒感染后也可能出现该症状。治疗需针对病原体,如使用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同时配合血小板输注等支持治疗。

3、遗传因素

WAS基因突变引起的Wiskott-Aldrich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可导致血小板减少。此类患儿常伴有湿疹、免疫功能缺陷等症状,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治疗可能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可短期使用氨肽素片、利可君片等升血小板药物。

若患儿出现皮肤瘀点、鼻出血或牙龈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到血液科就诊。日常生活中需避免磕碰,保持口腔清洁,饮食宜选择软质食物。血小板计数过低时应限制活动,预防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血常规评估疗效。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