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的康复治疗一般包括物理治疗、运动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等,需根据骨折程度及恢复阶段综合选择。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物理治疗
急性期可遵医嘱通过冷敷缓解肿胀疼痛,恢复期采用热敷或电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物理治疗可辅助改善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萎缩,但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2、运动训练
骨折稳定后早期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如踝泵运动、手指屈伸等;恢复期逐步增加抗阻训练,如弹力带拉伸、器械辅助肌力训练等,需根据影像学结果调整强度。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部分患者需配合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软胶囊等药物促进骨痂形成。
4、手术治疗
适用于粉碎性骨折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固定支架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等,术后需结合康复计划逐步恢复功能。
5、生活方式调整
增加牛奶、鱼类等高钙食物摄入,戒烟戒酒以避免影响骨愈合。卧床患者需定期翻身预防压疮,下肢骨折者拄拐期间避免患肢负重。
康复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评估骨愈合情况,出现异常疼痛或活动受限时应及时复诊。所有治疗需在骨科医生和康复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使用偏方或过度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