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炎的典型症状通常包括患肢疼痛、皮肤颜色和温度改变、脉搏减弱或消失、溃疡或坏疽以及间歇性跛行。这些症状可能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患肢疼痛
脉管炎早期常表现为肢体远端持续性疼痛,尤其在夜间或肢体下垂时加重(静息痛)。这是由于血管炎症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可能从间歇性发展为持续性,严重时影响日常活动。
2、皮肤颜色和温度改变
患肢皮肤可能出现苍白、发绀或潮红,皮温较健侧降低。这是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皮肤营养障碍。晚期可能出现皮肤干燥、脱屑、汗毛脱落等缺血性改变。
3、脉搏减弱或消失
通过触诊可发现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等外周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这是脉管炎特征性表现,反映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导致的血液通过障碍,需通过血管超声或造影进一步确认。
4、溃疡或坏疽
严重缺血可导致肢体远端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常见于足趾、足跟等部位。若未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干性坏疽,表现为组织发黑、干瘪,通常需要手术清创或截肢处理。
5、间歇性跛行
患者行走时因肌肉缺血出现下肢酸痛、麻木或痉挛,被迫停止活动后数分钟可缓解。此症状在早期较典型,行走距离随病情进展逐渐缩短,反映血管狭窄程度加重。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尽早就诊血管外科,通过血管超声、CTA等检查明确诊断。日常需严格戒烟,注意肢体保暖,避免外伤,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急性期需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血管扩张剂或进行血管介入治疗,晚期患者可能需手术重建血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