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型腿的形成可能与生理性因素、维生素D缺乏、骨骼发育异常以及外伤等多种原因有关。婴幼儿时期轻度膝外翻多为正常生理现象,但持续或加重的畸形需考虑病理性因素影响。
1、生理性因素
婴幼儿在2-4岁发育阶段可能出现生理性膝外翻,这与下肢骨骼生长速度不均衡有关。随着骨骼发育成熟,大部分儿童在7岁前会自然改善,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定期监测下肢力线变化。
2、维生素D缺乏
长期维生素D摄入不足会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引发佝偻病,使骨骺端软骨细胞增殖异常。这种情况下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骺发育不良,负重时易出现膝关节向外倾斜,形成病理性X型腿,常伴随夜惊、多汗等缺钙症状。
3、骨骼发育异常
先天性骨骺发育不良、成骨不全症等疾病会影响下肢骨骼正常塑形。这类患者骨骼矿化程度低、机械强度不足,在开始行走后逐渐显现膝关节外翻畸形,可能合并身高发育迟缓、病理性骨折等其他骨骼异常表现。
4、外伤因素
膝关节周围骨折后若复位不良或骨骺损伤,可能造成生长板早闭。儿童胫骨近端或股骨远端骨骺受损后,两侧骨骼生长不对称,最终导致膝关节成角畸形,此类损伤需在骨折愈合后持续观察至少2年生长情况。
发现膝关节外翻畸形时,建议尽早就诊骨科专科。3岁以上儿童若两踝间距超过5cm或存在步态异常,需通过X线检查评估骨骺状态。日常需保证每日400IU维生素D摄入,避免过早负重行走,运动时注意防护膝关节。病理性X型腿可能需要支具矫正或手术干预,具体方案需经专业医生评估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