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一般分为五期,包括高滤过期、间歇性蛋白尿期、持续性蛋白尿期、临床肾病期以及肾衰竭期。这种分期方式是根据肾功能损伤程度和临床表现划分的,各阶段特点不同。
1、高滤过期
此期为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代偿性增高,可能出现肾脏体积增大。此时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但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发现异常。治疗以控制血糖为主,延缓病情进展。
2、间歇性蛋白尿期
患者会在运动或感染等情况下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但休息后可能恢复正常。此阶段可能伴随血压轻度升高,需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评估血糖控制情况,并开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保护肾功能。
3、持续性蛋白尿期
患者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或显性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00毫克。此期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可能出现眼睑浮肿、血压明显升高等症状,需加强血压管理并调整降糖方案。
4、临床肾病期
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和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患者可能出现下肢水肿、贫血、乏力等症状。此期需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必要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并密切监测血肌酐水平。
5、肾衰竭期
此期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毫升/分钟,患者出现尿毒症症状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同时需注意控制血磷、血钾等电解质紊乱。
糖尿病肾病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等指标,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对于已出现肾功能损害者,需在肾内科医生指导下调整降糖药物种类,避免使用经肾代谢的降糖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