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腹泻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频繁腹泻、发热等,通常由志贺菌、沙门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治疗方法包括补液、抗生素治疗等,但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遵医嘱处理。
一、症状
1.腹痛细菌感染肠道后,刺激肠黏膜引起痉挛性疼痛,疼痛多位于下腹部或脐周。
2.频繁腹泻每日排便次数可达10次以上,粪便呈水样或黏液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感。
3.发热细菌释放毒素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体温可升高至38℃以上,严重者伴随寒战。
二、治疗方法
1.补液治疗轻症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重度脱水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
2.抗生素治疗针对病原菌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
3.调节肠道菌群辅助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
4.饮食调整急性期选择米汤、面条等低脂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乳制品及高纤维饮食。
三、注意事项
1.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如蒙脱石散),可能延缓细菌及毒素排出。
2.抗生素需严格按疗程服用,不可随意停药,防止细菌耐药性产生。
3.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日常注意食物充分加热,饭前便后规范洗手,可有效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