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著云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

尿液混浊是怎么回事?

尿液混浊可能与生理性原因有关,也可能由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等疾病因素引起,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

一、原因

1.生理性原因

尿液浓缩或饮食影响可能导致尿液暂时混浊。长时间未饮水、出汗过多或摄入高蛋白、高盐食物时,尿液中的矿物质和盐类易结晶析出,形成混浊现象。

2.尿路感染

细菌感染尿道、膀胱等部位时,尿液中可能出现脓液、细菌代谢产物或脱落细胞,导致混浊并伴随尿频、尿痛等症状。

3.泌尿系统结石

肾结石、膀胱结石等疾病可能造成尿液中存在结晶、血细胞或结石碎片,使尿液呈现混浊状态,常伴有腰痛或血尿。

二、治疗方法

1.生理性调整

增加饮水量,每日摄入1500~2000ml水,减少高盐、高嘌呤食物的摄入,观察尿液是否恢复清亮。

2.抗感染治疗

确诊尿路感染后,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片或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控制炎症。

3.排石治疗

结石较小者可口服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碱化尿液,配合多饮水促进排出;结石较大时需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

三、注意事项

1.若尿液混浊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发热、血尿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泌尿外科,完善尿常规、超声等检查。

2.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或利尿药物,以免掩盖病情或加重肾脏负担。

3.日常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憋尿,适量运动有助于预防泌尿系统疾病复发。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