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达到160mmHg以上属于高血压2级或更高水平,通常需要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以及定期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具体需根据病因和血压波动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必要时需及时就医。
一、治疗方法
1.调整饮食习惯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减少腌制食品、加工肉类摄入。增加钾含量高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调节血脂代谢。
2.规律有氧运动每周进行5次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次持续30-45分钟。避免清晨血压高峰期运动,运动中收缩压不宜超过220mmHg。
3.药物治疗方案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适用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适合合并糖尿病者。若单药控制不佳可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用药。
4.动态血压监测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仪明确是否存在晨峰血压、夜间高血压等现象,识别隐匿性高血压患者,调整用药时间和剂量。
二、注意事项及就医指导
1.血压突然升高至180/110mmHg以上伴头痛、视物模糊时,需立即舌下含服硝苯地平并急诊处理。
2.长期服药者每3个月需检查肾功能和电解质,使用利尿剂者需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
3.更年期女性血压波动明显时,应在妇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血压控制目标值应根据年龄和并发症调整,老年患者不宜过度降压。
血压管理需要长期规范治疗,患者应每日晨起后、服药前测量血压并记录。若调整治疗方案后4周血压仍未达标,建议到心血管专科进行继发性高血压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