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窝下脂肪瘤是皮下脂肪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可能与遗传因素、脂肪代谢异常、慢性刺激等有关。通常可通过手术切除、射频消融等方法进行治疗,日常需注意避免局部摩擦刺激。
一、原因
1.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有关,导致脂肪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瘤体。
2.脂肪代谢异常高脂饮食、肥胖等因素可能影响脂肪代谢,使局部脂肪细胞堆积并逐渐形成包膜完整的肿块。
3.慢性刺激长期腋窝摩擦(如紧身衣物)、反复炎症刺激等可能诱发脂肪组织增生,形成直径1-3cm的柔软包块。
二、治疗方法
1.观察随访体积较小(小于1cm)、无疼痛且生长缓慢的脂肪瘤,可每6-12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变化。
2.手术切除直径超过3cm、影响活动或短期内迅速增大的脂肪瘤,需通过外科手术完整剥离包膜防止复发。
3.射频消融适用于浅表性脂肪瘤,通过热能破坏脂肪细胞,创伤较小但存在局部硬结风险。
三、注意事项
1.禁止自行挤压或穿刺脂肪瘤,可能引发感染或刺激瘤体增大。
2.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出现红肿渗液需及时就医处理。
3.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3.9kg/m²范围,减少高脂饮食摄入,建议每年进行1次常规体检监测。
若发现肿块质地变硬、边界不清或伴有疼痛,建议尽早就诊普外科排除其他肿瘤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