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兵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经常性流鼻血是怎么回事?

经常性流鼻血可能与鼻腔干燥、局部损伤、高血压、鼻部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日常需避免挖鼻、保持环境湿润,并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疾病。

一、原因

1.鼻腔干燥

空气干燥或频繁使用空调会导致鼻黏膜水分流失,黏膜变薄脆化,轻微触碰即可破裂出血。

2.局部损伤

挖鼻孔、用力擤鼻或外力撞击可能直接损伤鼻黏膜或血管,引发反复出血。

3.高血压

血压升高时血管内压力增大,鼻腔后部血管壁较薄,易出现自发性破裂出血。

4.鼻部疾病

鼻中隔偏曲患者黏膜易受气流冲击,慢性鼻炎、鼻窦炎会导致黏膜充血糜烂,增加出血风险。

5.全身性疾病

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肝病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可能影响凝血机制,表现为反复鼻出血。

二、治疗方法

1.局部处理

出血时身体前倾,用手指捏住鼻翼压迫止血10分钟,或用浸有羟甲唑啉的棉球填塞鼻腔收缩血管。

2.黏膜修复

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涂抹鼻腔,促进黏膜修复。

3.原发病治疗

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用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降压药;鼻中隔偏曲者可行鼻内镜矫正手术。

4.全身调理

血液病患者需输注血小板或凝血因子,服用维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

三、注意事项

1.避免频繁挖鼻或用力擤鼻,儿童需修剪指甲防止误伤鼻腔。

2.冬季使用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在50%-60%,鼻腔干燥者可每日用生理盐水喷雾湿润。

3.反复出血超过20分钟未止或伴随头晕、皮肤瘀斑等症状,需立即就诊排查血液系统疾病。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