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贫血的常见原因包括铁摄入不足、月经失血、妊娠需求增加、慢性疾病以及遗传因素等,其危害涉及多系统功能异常,需及时干预。
一、原因
1.铁摄入不足长期偏食或节食会导致铁、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缺乏,尤其常见于素食者或饮食不均衡人群。
2.月经失血月经过多、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引起的慢性失血,是育龄期女性贫血的重要原因。
3.妊娠需求增加孕期血容量扩张及胎儿发育需要消耗更多铁元素,未及时补充易引发缺铁性贫血。
4.慢性疾病慢性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或缩短红细胞寿命导致贫血。
5.遗传因素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可通过基因异常引发红细胞破坏加速。
二、危害
1.组织缺氧血红蛋白减少导致携氧能力下降,引发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2.免疫力下降贫血影响淋巴细胞功能,增加感染风险,伤口愈合速度减慢。
3.心脏负荷加重长期贫血会导致代偿性心率加快,严重时可引发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
4.妊娠并发症孕妇贫血可能造成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并增加产后出血风险。
5.内分泌紊乱严重贫血可能干扰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器官的正常功能。
三、治疗方法
1.饮食调整每日摄入红肉、动物肝脏等高铁食物,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
2.铁剂补充确诊缺铁性贫血者可遵医嘱服用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铁剂,疗程通常3-6个月。
3.原发病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考虑药物或手术治疗,慢性肾病患者需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四、注意事项
1.月经期超过7天或每小时需更换卫生巾应及时妇科检查。
2.补铁期间避免同时服用钙剂、浓茶,防止影响铁吸收。
3.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建议贫血患者每3个月复查血常规,治疗期间定期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以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