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后手抖可能与生理性原因、酒精戒断反应或疾病因素有关,建议及时排查诱因并遵医嘱处理。若长期酗酒后突然停止饮酒出现手抖,需警惕戒断反应,必要时就医治疗。
一、原因
1.生理性原因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手部肌肉不自主震颤。部分人对酒精敏感,少量饮酒后即可出现短暂性手抖,通常代谢后可缓解。
2.酒精戒断反应长期大量饮酒者突然停饮后12-48小时可能出现手抖,伴有出汗、焦虑等症状,严重时可能进展为震颤谵妄,与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有关。
3.疾病因素特发性震颤患者在饮酒后可能出现症状暂时缓解,但酒精代谢后震颤可能反弹加重。此外,酒精抑制肝糖原分解,可能引发低血糖,导致手抖、心悸等表现。
二、治疗方法
1.生理性手抖饮用蜂蜜水或进食含糖食物纠正低血糖,保持环境安静并卧床休息,多数6-12小时自行缓解。
2.戒断反应治疗中重度戒断反应需遵医嘱使用地西泮片、劳拉西泮片等苯二氮䓬类药物控制神经兴奋性,配合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
3.病理性震颤处理特发性震颤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普萘洛尔片、扑米酮片等药物,避免摄入含咖啡因饮品。器质性疾病需针对原发病治疗。
三、注意事项
1.避免空腹饮酒,单次饮酒量不宜超过25g酒精,每周饮酒不超过3次。
2.戒断反应出现震颤、幻觉等症状时需立即急诊处理,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3.手抖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有意识改变时,需排查脑神经病变,完善血糖、脑CT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