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敬华副主任医师

濮阳惠民医院  妇产科

不完全性纵膈子宫是怎么回事?

不完全性纵膈子宫通常是胚胎期子宫发育异常引起的先天性畸形,可能与遗传因素、母体环境异常等有关,可通过手术矫正并定期复查。其形成主要与胚胎期两侧副中肾管融合不全有关,纵膈未完全吸收导致宫腔被部分分隔。

一、原因

1.胚胎发育异常

在妊娠第10-14周,两侧副中肾管未完全融合或纵膈吸收不完全,导致宫腔中部残留结缔组织纵膈,形成宫腔不完全分隔。

2.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或家族遗传倾向,如母亲或姐妹有类似子宫畸形史者发生率较高。

3.母体环境异常

妊娠早期接触化学毒物、放射线或病毒感染等因素,可能干扰胚胎期子宫的正常发育过程。

二、治疗方法

1.宫腔镜手术

通过宫腔镜下纵膈切除术可切除残留纵膈组织,恢复宫腔正常形态,手术创伤小且恢复快。术后需遵医嘱使用戊酸雌二醇片、地屈孕酮片等药物促进内膜修复。

2.辅助生殖技术

合并不孕或反复流产者,在矫正子宫形态后,可考虑采用体外受精等辅助生殖技术。

3.孕期监护

成功妊娠后需加强超声监测,评估胎儿发育情况及宫颈机能,必要时进行宫颈环扎术。

三、注意事项

1.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禁止性生活及盆浴,防止宫腔粘连或感染。

2.计划妊娠前建议进行三维超声或宫腔镜检查,确认宫腔形态恢复情况。

3.妊娠期间出现异常出血或腹痛应立即就医,警惕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存在纵膈子宫者应在产科医生指导下规范产检。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