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脊髓损伤可对运动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平面。通常表现为肌肉控制能力下降、反射异常、协调障碍等,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呼吸功能受损。
一、运动功能障碍的具体表现
1.肌肉控制能力丧失损伤平面以下的神经信号传导中断,导致四肢及躯干肌肉无法自主收缩。例如颈5-6节段损伤时,上肢屈肘和腕部活动受限;颈3-4节段损伤则可能完全丧失四肢运动能力。
2.肌张力异常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常引起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则导致弛缓性瘫痪,伴随肌萎缩。
3.协调障碍脊髓内传导本体感觉的神经束受损,患者可能出现运动协调性下降、姿势控制困难等现象,严重影响步行和精细动作。
4.呼吸功能障碍颈4节段以上损伤会累及膈神经,导致膈肌麻痹,约60%的患者需要辅助呼吸支持。
5.长期并发症包括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异位骨化等继发性改变,损伤后3-6个月发生率可达35%-40%。
二、注意事项
1.伤后需立即进行脊柱制动,搬运时采用轴线翻身法,避免二次损伤。
2.急性期过后应尽早开展康复训练,通过功能性电刺激可改善30%以上患者的肌肉功能。
3.定期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和皮肤护理,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
运动功能恢复程度与损伤后72小时内的急救处理、6个月内的系统康复密切相关。建议在具备脊髓损伤救治资质的医院进行多学科联合诊疗,结合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手段促进功能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