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上长肉疙瘩可能与根尖周炎、牙龈增生或牙龈瘤等原因有关,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手术切除等方法改善症状,日常需注意口腔卫生并尽早就医检查。
一、原因
1.根尖周炎牙髓感染扩散至根尖周围组织,可能形成脓肿或慢性炎症性肉芽肿,导致牙龈局部肿胀凸起,常伴随牙齿疼痛、咬合不适等症状。
2.牙龈增生长期服用苯妥英钠、硝苯地平等药物可能诱发牙龈纤维性增生,表现为牙龈组织增厚并形成团块状突起,可能与药物刺激或口腔卫生不良有关。
3.牙龈瘤属于良性增生性病变,妊娠期女性可能因激素水平变化出现妊娠性龈瘤,表现为牙龈表面红色或粉红色肿物,质地较软且易出血,需通过病理检查排除恶性肿瘤可能。
二、治疗方法
1.根尖周炎治疗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牙髓,若形成脓肿需切开引流,配合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2.牙龈增生处理与药物相关的增生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增生严重者需手术切除多余牙龈组织并修整外形。
3.牙龈瘤切除确诊后通常采用手术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妊娠性龈瘤若无症状可观察,分娩后可能自行消退,若持续增大需及时干预。
三、注意事项
1.日常使用软毛牙刷清洁口腔,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避免进食过硬、过烫食物刺激牙龈。
2.长期服药者应定期复查牙龈状况,妊娠期女性需加强口腔护理,发现牙龈异常增生或出血应及时就诊。
3.术后需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舔舐或触碰创面,定期复诊观察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