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可能是感染、过敏原刺激、环境因素、药物作用以及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引起的,可通过药物及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需要注意避免接触致病因素并及时就医。
一、原因
1.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是常见诱因,病原体侵入鼻腔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鼻塞、流涕等症状。
2.过敏原刺激花粉、尘螨等过敏原进入鼻腔后,免疫系统过度反应,释放组胺等物质引起黏膜水肿和分泌物增多。
3.环境因素长期处于干燥、寒冷或空气污染环境中,鼻腔黏膜防御功能下降,易受刺激诱发炎症。
4.药物影响长期使用减充血剂类鼻喷剂可能损伤黏膜纤毛功能,导致药物性鼻炎。
5.激素变化妊娠期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情况下,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可引发血管运动性鼻炎。
二、治疗方法
1.抗感染治疗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抗生素,病毒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
2.抗过敏药物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可减轻过敏反应,鼻腔冲洗有助于清除过敏原。
3.环境控制使用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外出佩戴口罩减少污染物及冷空气刺激。
4.停用致病药物确诊为药物性鼻炎后需逐步停用减充血剂,改用生理性海水鼻喷剂缓解症状。
5.激素替代治疗因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鼻炎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调节激素水平。
三、注意事项
1.出现持续鼻塞、流脓涕或伴有发热时,需及时就诊明确感染类型。
2.过敏体质者应定期进行过敏原检测,避免接触已知过敏物质。
3.鼻腔冲洗时注意使用接近体温的生理盐水,冲洗力度不宜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