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吐奶可能是生理性胃部发育不成熟、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等原因引起的,可以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药物治疗等方法改善,需密切观察是否存在病理因素。
一、原因
1.生理性胃部发育不成熟婴儿胃容量小且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松弛,吃奶后体位改变或腹压增高时易引发吐奶。
2.喂养不当喂奶过多、过快,奶嘴孔过大导致吞咽空气,或喂奶后立即平躺等均可能造成吐奶。
3.胃食管反流部分婴儿因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全,可能出现生理性或病理性反流,表现为频繁吐奶并伴随烦躁、体重增长缓慢。
二、治疗方法
1.调整喂养方式采用少量多次喂养,喂奶后竖抱拍嗝15-20分钟,避免过度摇晃婴儿。
2.药物治疗若确诊为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混悬液等促胃动力药物,但需严格把握适应症。
3.体位干预睡眠时抬高婴儿头部15-30度,右侧卧位有助于减少反流。
三、注意事项
1.观察吐奶性状若呕吐物含胆汁、血液或呈喷射状,需立即就医排除肠梗阻、颅内病变等严重疾病。
2.记录生长发育定期监测体重和身长曲线,持续吐奶伴随生长迟缓可能提示代谢性疾病或消化道畸形。
3.避免错误处理吐奶后勿强行继续喂食,应清洁口腔并观察呼吸状态,防止呛咳引发吸入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