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后面长疙瘩可能与淋巴结肿大、皮脂腺囊肿以及毛囊炎等原因有关,需根据具体原因选择相应治疗方式。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一、原因
1.淋巴结肿大耳后淋巴结属于头颈部淋巴系统的一部分,当邻近组织发生感染或炎症时,如咽喉炎、中耳炎或感冒,淋巴结可能出现反应性肿大。此时疙瘩质地较硬,可伴有压痛。
2.皮脂腺囊肿耳后皮肤皮脂腺导管堵塞后,分泌物潴留形成囊性肿物。表现为圆形隆起,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红肿疼痛。
3.毛囊炎局部毛囊被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感染,引发红色丘疹或脓疱,常伴明显触痛。多因搔抓、清洁不当导致皮肤屏障受损所致。
二、治疗方法
1.抗感染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或毛囊炎,可遵医嘱口服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外涂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控制感染。
2.手术切除确诊为皮脂腺囊肿且体积较大者,需通过外科手术完整摘除囊壁,防止复发。合并感染时需先抗炎后再行手术。
3.局部处理未破溃的毛囊炎可外敷鱼石脂软膏促进脓液排出,已化脓者需由医生进行消毒引流。
三、注意事项
1.避免自行挤压或挑破疙瘩,以免加重感染或导致炎症扩散。
2.保持耳后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护用品。
3.若疙瘩持续增大超过两周,或伴随发热、剧烈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就诊排查肿瘤等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