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迟迟不愈合可能是感染、营养不良、血液循环不良、慢性疾病以及不当护理等原因引起的,可通过抗感染、营养支持、基础疾病治疗等方法改善。需要注意及时就医处理,避免自行用药。
一、原因
1.感染伤口被细菌等病原体侵入后,局部会出现红肿、渗液或化脓,持续炎症反应会阻碍组织修复。
2.营养不良蛋白质、维生素C、锌等营养素缺乏时,胶原蛋白合成减少,导致伤口修复速度下降。
3.血液循环不良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会影响局部供血,使伤口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4.慢性疾病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人群,伤口愈合能力普遍较弱。
5.不当护理频繁触碰伤口、未定期消毒或包扎过紧等因素,均可能破坏新生组织,延长愈合时间。
二、治疗方法
1.抗感染治疗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化脓性伤口需清创引流。
2.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需调整降糖方案,将血糖控制在空腹7mmol/L以下,促进微循环恢复。
3.营养支持增加鸡蛋、鱼肉等高蛋白食物摄入,必要时口服复合维生素片补充锌、维生素C等营养素。
4.规范护理每日用碘伏消毒伤口,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或外力摩擦。
5.物理治疗慢性溃疡可采用红外线照射、高压氧等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三、注意事项
1.伤口超过2周未结痂或持续渗液时,建议到普外科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2.避免自行使用民间偏方敷贴伤口,尤其糖尿病患者更需谨慎处理足部伤口。
3.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者,若伤口出血不止需立即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