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抑郁症可能导致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并伴随社会功能严重受损,需及时进行药物、心理及物理等综合干预。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社会支持以及住院治疗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方案。
1、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物是核心治疗手段,例如舍曲林片、氟西汀胶囊、帕罗西汀片等,可通过调节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需持续用药4-6周才能显效,治疗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但多数会逐渐耐受。
2、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负面思维模式,人际疗法则侧重改善社交关系。每周1-2次的心理咨询需持续3个月以上,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可降低复发率。
3、物理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磁场刺激大脑皮层改善抑郁症状,改良电休克治疗适用于有强烈自杀倾向或药物无效者,但可能引起短暂记忆减退等副作用。
4、社会支持
家属需协助患者按时服药并记录情绪变化,参加抑郁症患者互助小组可减少病耻感。建议调整工作强度,避免独居或接触危险物品。
5、住院治疗
对于存在明确自杀计划或已实施自伤行为的患者,需在封闭病房接受24小时监护,配合静脉给药和紧急心理危机干预。
本病复发率高达50%,确诊后需坚持规范治疗2年以上。治疗期间应每月复查肝肾功能,出现情绪急剧恶化或自杀念头增强时,需立即联系主治医生调整方案。家属需妥善保管药物,避免患者大量囤积药物,同时注意观察其饮食和睡眠状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