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平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科

中医如何理解心悸怔忡

心悸怔忡在中医理论中通常与气血不足、阴虚火旺、痰饮内停、瘀血阻滞等因素有关。其发生多因脏腑功能失调或外邪侵袭,导致心神失养或受扰。

1、气血不足

气血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基础。长期劳倦、久病体虚或脾胃虚弱可能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无法濡养心脉,从而引发心悸怔忡。患者常伴有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中医多采用归脾汤等方剂补益气血。

2、阴虚火旺

肾阴亏虚不能上济心火,或思虑过度耗伤心阴,可导致虚火扰动心神。此类患者多见手足心热、夜间盗汗,常用天王补心丹等滋阴降火。

3、痰饮内停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常则聚湿生痰,痰饮上犯胸阳,阻滞心脉气机。此类证型常见胸闷、苔腻等表现,可通过温胆汤等祛痰化饮方剂调理。

4、瘀血阻滞

气滞、寒凝或外伤等因素导致血行不畅,心脉瘀阻而发为怔忡。舌质紫暗、脉涩为其特征,血府逐瘀汤等活血化瘀方剂常被选用。

日常需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劳和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温补,可适当食用龙眼肉、酸枣仁等养心安神之品。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诊中医科辨证施治,切勿自行滥用安神类药物。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