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属于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其具体位置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与阳陵泉穴相对。以下从定位方法、解剖位置及功能主治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1、定位方法
取穴时需正坐或仰卧,屈膝约90度。沿胫骨内侧缘向上推,触及膝关节内侧横纹末端,此处凹陷即为阴陵泉穴。临床常采用骨度分寸法,位于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形成的夹角处。
2、解剖位置
该穴表层为皮肤及皮下组织,深层分布有隐神经分支、大隐静脉及胫后动静脉分支。肌肉层次涉及缝匠肌、半腱肌和腓肠肌内侧头,针刺时需注意避开重要血管神经。
3、功能主治
作为脾经合穴,阴陵泉具有健脾利湿、通利三焦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腹胀、腹泻、水肿等脾失运化病症,对膝关节肿痛、小便不利及妇科带下病亦有疗效。现代研究显示刺激此穴可调节胃肠蠕动功能。
日常按摩此穴可采用指揉法,以拇指螺纹面垂直按压3-5分钟,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若需进行针灸治疗,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操作下进行,避免自行施针造成组织损伤。对于存在严重下肢水肿或皮肤破损者,应避免刺激该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