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平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科

中药五味有何功效

中药五味包括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在中医理论中分别对应不同的功效作用。辛味能发散行气,甘味可补益调和,酸味主收敛固涩,苦味善清热燥湿,咸味长于软坚散结。临床需结合患者体质和证型辨证用药。

1、辛味

辛味药多具有发散表邪、行气活血的功效。例如外感风寒时,麻黄、桂枝等辛温药物可发汗解表;气滞血瘀者,川芎、木香等辛散之品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耗气伤阴。

2、甘味

甘味药物主要发挥补益气血、调和药性的作用。如人参、黄芪可补中益气,熟地黄、枸杞能滋阴养血。在方剂配伍中常作为君药或佐药,用于缓解疼痛、调和诸药,但脾胃湿滞者需慎用。

3、酸味

酸味药物具有收敛固涩、生津止泻的功效。五味子、乌梅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久咳虚喘等滑脱证候;五倍子、石榴皮可固肠止泻,适用于慢性腹泻。这类药物对实邪未清者不宜早用。

4、苦味

苦味药物以清热泻火、燥湿解毒见长。黄芩、黄连可清脏腑实热,龙胆草、栀子善泻肝胆火,黄柏、苦参常用于湿热下注证。但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寒者需配伍温中药。

5、咸味

咸味药物主要发挥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的作用。牡蛎、海藻常用于瘰疬痰核,芒硝、玄明粉能润燥通便,鳖甲、龟板可滋阴潜阳。需注意控制剂量,防止电解质紊乱。

中药配伍讲究性味归经的综合运用,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证候进行药物选择。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规范用药,避免自行滥用或长期服用单味药物,特别是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更需注意用药安全。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