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脚肿可能由生理性原因引起,也可能与心脏疾病、肾脏疾病、下肢静脉曲张或药物副作用等病理性因素有关。若症状持续或伴随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可能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液体在组织间隙堆积引起脚肿。这类水肿通常休息或抬高下肢后可缓解,无其他明显不适。日常应避免久坐久站,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2、心脏疾病
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体液潴留在下肢。患者常伴随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地高辛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并限制钠盐摄入。
3、肾脏疾病
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可能引起蛋白丢失、水钠代谢异常,导致脚肿。此类患者可能出现泡沫尿、少尿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氢氯噻嗪片、缬沙坦胶囊、呋塞米片等药物调节水钠平衡。
4、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能引发血液回流受阻,导致下肢肿胀。患者常伴静脉迂曲、皮肤色素沉着等表现。治疗可遵医嘱使用迈之灵片、地奥司明片等药物改善静脉张力,必要时需进行手术治疗。
5、药物副作用
部分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缓释片)或激素类药物可能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脚肿。若明确与药物相关,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老年人出现脚肿时应密切观察是否伴随胸闷、尿量改变等症状,建议监测血压和体重变化。日常注意控制水分摄入,睡眠时适当抬高下肢。若调整生活习惯后水肿未缓解,或出现单侧肢体肿胀、皮肤温度升高等异常表现,需立即就诊排查深静脉血栓等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