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防治通常需要综合干预,常见的有效控制手段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以及定期监测。患者需根据病情遵医嘱选择适合的方案。
高血压的发生与钠盐摄入过量、肥胖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限制每日食盐量低于5克、增加新鲜蔬果及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可辅助调节血容量和血管张力。规律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能改善血管弹性。对于体重指数超标者,减重5%-10%即可显著降低血压水平。
药物治疗方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都是临床常用药物。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发挥作用,如扩张外周血管、减少钠水潴留等,需根据患者并发症情况个体化选择。联合用药时要注意药物间的协同作用,如普利类药物与噻嗪类利尿剂联用可增强降压效果。
血压控制需要长期规范管理,建议每日早晚固定时间测量并记录。对于新确诊或调整治疗方案的患者,初期应每周复诊,稳定后可每1-3个月随访。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治疗过程中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