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不排便时,大便其实并未消失,一般是滞留在肠道内。需要注意观察便秘的持续时长以及身体是否存在其他不适症状,必要时尽快就医。
食物经口腔咀嚼、胃部消化、小肠吸收后,剩余残渣进入结肠。结肠通过节律性蠕动和水分吸收,将残渣塑形成粪便,并缓慢推向直肠。当直肠内粪便量达到一定阈值,会触发排便反射,促使肛门括约肌松弛、腹压升高,最终排出体外。若因便秘、肠道动力不足等原因导致排便反射受阻,粪便会在结肠内持续停留。结肠黏膜会继续吸收水分,使粪便逐渐干燥、体积缩小,但总量并未减少,只是被滞留在肠道中。
如果未及时进行治疗,粪便堆积一般会撑大肠道管腔,长期可引发肠道壁弹性下降,蠕动功能进一步减弱,甚至还可能会增加肠道出血、感染风险。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可适当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菠菜、火龙果等,加速胃肠蠕动,促进大便排出。必要时,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乳酸菌素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