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咬伤后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少数人可能出现过敏反应或继发感染。通常症状较轻,但需注意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处理。
1、皮肤红肿
蟑螂咬伤后,其唾液中的异种蛋白可刺激皮肤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咬痕周围出现直径0.5-2厘米的红色斑块或丘疹,触之可能有温热感。这种红肿通常在24小时内达到高峰,儿童和敏感体质者尤为明显。
2、瘙痒疼痛
约80%的被咬者会出现局部皮肤瘙痒,与组胺等炎症介质释放有关。抓挠可能加剧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随针刺样或灼热样疼痛,尤其在夜间更为显著,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3、过敏反应
约5%-10%的个体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急促、头晕等系统性过敏反应。既往有昆虫过敏史者发生概率可增加至30%。
被蟑螂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冷敷可缓解肿胀。避免搔抓皮肤,若出现皮疹扩散、呼吸困难或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到皮肤科或急诊科就诊。日常需保持环境清洁,减少蟑螂滋生环境,必要时寻求专业杀虫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