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如剧烈运动、发热等;也可能与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疾病有关。能否治好通常与病因有关,需及时明确诊断并规范治疗。
1、生理性原因
剧烈运动、发热或寒冷刺激可能导致暂时性蛋白尿,通常诱因解除后可自行消失。这类蛋白尿属于一过性改变,无需特殊治疗,注意休息、补充水分即可恢复。
2、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多由感染引发,表现为血尿、水肿伴蛋白尿。需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头孢克肟颗粒等控制感染,配合缬沙坦胶囊、黄葵胶囊等减少蛋白漏出。早期规范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3、肾病综合征
大量蛋白尿伴低蛋白血症时,需应用醋酸泼尼松片、他克莫司胶囊等免疫抑制剂,联合呋塞米片利尿消肿。部分患者经足疗程治疗可达临床缓解,但易复发者需长期管理。
4、糖尿病肾病
长期高血糖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后可进展至大量蛋白尿。需严格控糖(如胰岛素注射液)、降压(盐酸贝那普利片),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延缓肾功能恶化。
发现蛋白尿应及时完善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检查。病理性蛋白尿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严格遵医嘱用药,控制血压血糖,限制蛋白质摄入(0.6-0.8g/kg/天)。多数早期病例经规范管理可获得良好预后,但慢性肾脏病3期后难以完全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