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主任医师

江西省精神病医院  精神科

狂躁抑郁性精神病如何治疗

狂躁抑郁性精神病一般指双相情感障碍,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以及定期复诊等,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1、药物治疗

患者通常需遵医嘱使用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如碳酸锂片、丙戊酸钠缓释片等可调节情绪波动,奥氮平片、喹硫平片等有助于控制躁狂症状,舍曲林片、氟西汀胶囊等可改善抑郁状态。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

2、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可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家庭治疗通过改善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方式,为患者创造稳定的康复环境。团体心理治疗可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

3、物理治疗

对于伴有严重自杀倾向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改良电休克治疗能快速缓解急性期症状。重复经颅磁刺激等非侵入性物理疗法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

4、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稳定生物钟,每日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慢跑、游泳可促进内啡肽分泌。避免酒精、咖啡因等兴奋性物质摄入,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

5、定期复诊

每1-3个月需进行精神科复诊,通过临床访谈、量表评估等方式监测病情变化。治疗过程中需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换治疗方案,以免诱发躁狂或抑郁发作。

建议家属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妥善保管药物避免过量服用。治疗期间若出现震颤、嗜睡等药物不良反应,或出现明显的自我伤害倾向,应立即联系主治医师。维持期治疗需持续数年,患者需坚持康复训练以预防复发。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