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阳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科

肝与脾的中医关系是什么

肝与脾在中医理论中存在相互协调、互为影响的关系,通常涉及气机调畅、气血生化及五行生克等方面。两者共同维持人体消化吸收、气血运行等功能。

1、气机调畅

肝主疏泄,负责调节全身气机,而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可促进脾胃升降协调,帮助脾运化食物。若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则可能引发脾失健运,出现腹胀、食欲不振、嗳气等肝脾不和症状。

2、气血生化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通过运化功能将水谷转化为气血,肝则负责贮藏血液并调节血量。脾虚导致气血不足时,可能影响肝血充盈,出现头晕、月经量少等症状;反之,肝血亏虚也可能减弱对脾运化的支持。

3、五行生克

肝属木,脾属土,木能克土。生理状态下肝木疏泄有助于脾土运化,但肝气过旺会过度克制脾土,导致腹痛、腹泻等“肝旺乘脾”病理表现。长期脾虚也可能引发肝血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日常应注意情绪调节,避免焦虑、抑郁等情志因素伤肝累脾,饮食上可适当食用山药、薏米等健脾食材。若出现明显胁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通过逍遥散、四君子汤等方剂调和肝脾。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