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患者通常会出现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眼球震颤、肌张力减低以及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逐渐进展,对日常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1、共济失调
小脑萎缩会影响协调运动能力,导致患者出现行走不稳、步态蹒跚,严重时甚至无法独立站立。部分患者会出现肢体活动笨拙,例如持物不稳、书写字体变形,做快速交替动作时尤为明显。
2、构音障碍
由于小脑对咽喉部肌肉协调功能下降,约60%患者会出现说话含糊不清、语调平板或语速异常。典型表现为爆破样发音,语句断断续续,可能伴有吞咽功能轻微异常。
3、眼球震颤
约40%病例会出现水平性眼球震颤,表现为眼球不自主的节律性摆动。这种症状在注视特定方向时加重,可能导致视物晃动、复视等视觉障碍,常见于遗传性小脑萎缩患者。
4、肌张力减低
小脑功能受损会导致肌肉张力普遍降低,表现为肢体松软、关节活动范围增大。患者可能出现钟摆样腱反射,手指精细动作如系纽扣、使用筷子等能力下降。
5、认知功能下降
部分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轻度认知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但需要区分原发小脑萎缩与合并大脑萎缩的情况,后者认知症状更为显著。
建议出现上述症状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通过头颅MRI等检查明确诊断。虽然目前无法逆转小脑萎缩进程,但通过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可改善症状。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防跌倒,进行步态训练和语言康复,定期随访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