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由内耳耳石脱落引起的短暂性眩晕疾病,主要表现为头部位置变化时出现的旋转性眩晕,通常持续数秒至一分钟。其发生可能与耳石脱离半规管、头部外伤或内耳老化等因素相关,可通过专业手法复位进行治疗。
1、发病机制
内耳中的耳石是微小碳酸钙结晶,正常情况下附着于椭圆囊斑。当耳石脱落并进入半规管后,头部运动时会刺激壶腹嵴毛细胞,引发错误的平衡信号传递至大脑,导致眩晕感。这种机械性刺激是眩晕发作的核心原因。
2、典型症状
患者在躺下、起床或转头时突发强烈旋转感,常伴眼球震颤和恶心。眩晕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特定体位可诱发症状,但无耳鸣或听力下降等耳蜗症状。发作后可能出现持续数小时的不稳感。
3、诊断与治疗
医生通过Dix-Hallpike试验等位置诱发试验可确诊。治疗首选耳石复位手法,如Epley法,通过系列头部运动使耳石归位。严重反复发作者可配合口服倍他司汀改善循环,但需注意复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耳石再次脱落。
日常应注意起床转身时动作缓慢,睡眠时适当垫高头部。眩晕发作期需有人陪同防止跌倒,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头痛、肢体麻木时应及时就诊排除中枢性眩晕。本病具有自限性,规范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