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芳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科

肺腺癌靶向治疗药物有哪些

肺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通常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克唑替尼等,具体需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常见的靶点包括EGFR、ALK、ROS1等,不同突变类型适用的药物存在差异。

1、EGFR抑制剂

EGFR基因突变是肺腺癌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类型,约占亚洲患者的40%-50%。针对此类突变的一代药物有吉非替尼片、厄洛替尼片,二代药物有阿法替尼片,三代药物如奥希替尼片能克服T790M耐药突变。这类药物通过阻断EGFR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生长。

2、ALK抑制剂

约3%-7%的肺腺癌患者存在ALK基因融合突变。克唑替尼胶囊作为一代ALK抑制剂,可有效抑制EML4-ALK融合蛋白。二代药物如阿来替尼胶囊、塞瑞替尼胶囊对脑转移灶具有更好的穿透性,能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3、ROS1抑制剂

约1%-2%的患者检测到ROS1基因重排。克唑替尼胶囊对此类突变同样有效,恩曲替尼胶囊作为新型药物对ROS1阳性患者显示出较高应答率。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异常激活的激酶活性发挥作用。

4、其他靶点药物

针对MET基因扩增的卡马替尼片、RET融合的塞尔帕替尼胶囊、HER2突变的曲妥珠单抗注射液等,均在特定基因变异患者中应用。BRAFV600E突变可使用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治疗。

5、抗血管生成药物

贝伐珠单抗注射液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阻断肿瘤血管生成。常与化疗联合用于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患者,能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强化疗药物渗透。

建议患者在治疗前进行全面的基因检测,包括EGFR、ALK、ROS1等常见驱动基因。靶向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使用,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心电图等指标。若出现耐药情况,应及时进行二次基因检测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自行更换药物或调整剂量。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