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通常会导致拉肚子。该病多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患者除腹泻外,还可能伴随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1、病原体感染
病毒或细菌感染会破坏肠道黏膜屏障,刺激肠道分泌大量液体并加快蠕动,导致大便次数增多且性状改变。例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常引发水样便,沙门氏菌感染可能伴随黏液便。
2、炎症反应
肠道受病原体侵袭后释放炎性介质,使肠黏膜充血水肿,影响水分吸收功能,未被吸收的液体随粪便排出形成腹泻。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低热、乏力等全身反应。
3、非感染因素
某些药物刺激或食物过敏也可能诱发胃肠炎,如阿司匹肠溶片可能损伤胃黏膜,牛奶蛋白过敏者进食乳制品后可能出现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若腹泻每日超过10次或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意识模糊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腹泻期间可饮用补液盐预防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