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如何治疗低睾酮

低睾酮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激素替代疗法、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具体需根据病因及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方案。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评估。

1、激素替代疗法

对于原发性或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通常采用外源性睾酮补充治疗。常见给药方式包括睾酮凝胶、透皮贴片或肌肉注射剂,如十一酸睾酮注射液。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液睾酮浓度、前列腺特异抗原和红细胞压积,前列腺癌患者及严重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禁用该疗法。

2、生活方式调整

肥胖患者通过控制热量摄入(每日减少500-750大卡)结合抗阻训练(每周3次),体重降低10%可使睾酮水平提升12%。建议增加锌(牡蛎、牛肉)、维生素D(深海鱼、日晒)摄入,保证每日7小时睡眠。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睾丸间质细胞功能。

3、药物治疗

垂体功能异常导致的低睾酮,可选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0IU每周2次皮下注射,或克罗米芬25mg每日口服。高泌乳素血症患者需使用甲磺酸溴隐亭2.5mg起始治疗,逐渐加量至5-7.5mg/日。

4、手术治疗

睾丸肿瘤或垂体大腺瘤(直径>1cm)引起的睾酮低下,需行肿瘤切除术。术后3-6个月需复查激素水平,约35%患者术后仍需辅助激素治疗。隐睾症患者建议在2岁前完成睾丸固定术。

治疗期间应每3个月监测肝功能、血脂变化,警惕红细胞增多症风险(血细胞比容>54%需调整剂量)。建议保持适度性生活频率(每周2-3次),避免过度训练(每周运动量不超过300分钟)。药物治疗需持续至少6个月才能评估疗效,自行中断治疗可能导致症状反复。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